根據金管會最新數據,截至2023年9月底,國內銀行針對不動產的放款占比已達26.82%,創下自2022年10月以來的新高,逼近法規所設定的30%上限。尤其是6家銀行的貸款比重超過28%,比8月份增加了一倍,其中包含3家官股行庫。房市過熱及購房需求增加,使得銀行放款頻頻攀升,相關政策與管控手段已開始啟動,央行更在9月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,進一步強化貸款限制。
一、國銀不動產放款占比突破警戒線
隨著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,國內銀行對於不動產的放款比重再創新高。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(簡稱金管會)的統計數據,截至2023年9月底,國銀對於不動產的平均放款比重達到26.82%,這個數字不僅是2022年10月以來的新高,也接近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的30%上限。
金管會指出,雖然國內銀行在不動產放款上有法定的上限,但近期房地產市場的高需求,以及政府推出的「新青安房貸」政策,導致購房需求激增,進而使銀行的不動產貸款金額大幅增加。特別是部分銀行的貸款比重已逼近警戒線,2023年9月時,達到28%以上未滿29%的銀行家數達到6家,是8月份的兩倍,顯示市場風險逐漸升高。
二、不動產放款急速上升的背後原因
不動產放款比重上升的原因主要與市場需求和供應變動有關。2023年以來,台灣房市依然火熱,儘管政府多次推出抑制房價的政策,但購房需求依然旺盛。根據金管會的數據,截至9月底,國銀在住宅建築及企業建設放款金額已經達到15.03兆元,相較於8月的14.9兆元,單月增加了1300億元,反映出市場對於房地產的需求沒有顯著減緩。
同時,銀行存款的增長速度無法追上放款增速,9月的存款及金融債發售總額僅增長了800億元,這使得不動產放款比重持續攀升。而民俗鬼月(8月)交屋量減少,部分房屋的交屋期延後至9月,也成為該月不動產放款數字增加的原因之一。
三、各銀行風險分布情況分析
從金管會的統計可以看出,雖然目前沒有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比重超過29%,但達到28%以上的銀行已從8月的3家倍增至6家。這些銀行包括3家官股行庫,顯示政府主導的金融機構在不動產市場上也面臨相當的風險。
與此同時,達到27%以上但未滿28%的銀行數量則從8月的11家下降到9家,顯示部分銀行已經開始進行風險控制,試圖將貸款比重維持在安全範圍內。然而,26%以上但未滿27%的銀行家數則保持不變,依然有6家銀行處於這一區間。
四、政府與央行的打房措施
面對銀行不動產放款比例不斷攀升的趨勢,金管會和央行已經採取多項措施進行調控。2023年9月,央行推出了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,進一步收緊貸款政策,特別是針對購買高價房地產及投資性房地產的貸款條件進行了限制。這些措施的目的是減少銀行對於高風險房地產項目的曝險,同時也希望能夠冷卻過熱的房市。
除此之外,金管會也強調,將密切監控各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情況,並提醒銀行應適時進行風險控管,避免過度集中於不動產貸款領域。若有銀行持續逼近或超過30%的法定上限,金管會將要求其進行自我調整,以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性。
五、未來展望與風險預測
儘管政府與央行已經開始採取調控措施,但市場對於房地產的需求可能仍然無法在短期內降溫。尤其是台灣人口結構與居住需求變化、低利率環境持續等因素,都可能使得房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活躍。
對於銀行而言,如何在高需求的房市環境下平衡風險與收益,將成為未來幾年的重大挑戰。過高的不動產放款比例不僅會增加銀行的風險曝險,還可能影響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性。因此,銀行需要更加謹慎地進行風險控管,避免在追求短期收益的同時忽略長期的潛在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