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地形多山,平地僅占國土三分之一,24%土地可供耕作。在1960至1970年代,政府推動出口導向經濟政策,鼓勵家庭工廠發展,形成靈活生產模式,帶動就業及經濟成長。然而,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家庭工廠多落於農地的現象,引發社會對環境與經濟平衡的思考。為解決這些挑戰,經濟部自108年開始修訂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,以「全面納管、就地輔導」為核心,目標在129年完成全台未登記工廠合法化與轉型升級,促進產業、居民及環境的共贏。
經濟部推手再發力!中小企業升級邁向永續未來
家庭工廠的崛起與挑戰
台灣家庭工廠模式的歷史背景
家庭工廠是台灣經濟發展初期的重要推動力。透過靈活的作業方式和低成本的經營,這些工廠大量生產消費品,支撐了台灣的出口貿易。這一模式成功地吸納了大量勞動力,提高生產力並推動GDP成長。
然而,隨著社會重視環保和都市規劃,位於農地或居民區的工廠面臨社會與政府的監管壓力。如何讓這些工廠在合法化的同時,兼顧環境保護,成為重要議題。
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的全面修訂
法規革新:納管與輔導雙軌並行
經濟部自108年修訂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,重點在於全面納管未登記工廠,並針對特定工廠提供輔導。該計畫自109年3月20日開始推行,目標是在20年內讓所有未登記工廠取得合法工廠登記。
計畫的核心包括:
- 納管工廠:登記工廠必須提交改善計畫,並在審核通過後進行設施升級。
- 環境與安全:透過輔導團提供廠房設施升級建議,達到節能減碳及工安標準。
輔導與支援:現場說明會與顧問團訪視
全國說明會:連結政府與業者
自112年6月起,經濟部聯合地方政府舉辦55場實體說明會,針對工廠合法化及轉型輔導資源進行說明,提供諮詢與資源轉介服務。截至目前,吸引超過7,000人次與萬家工廠業者參與,推動改善計畫的核准與實施。
專業輔導團:一對一到廠服務
經濟部組成涵蓋消防、環保、水保及都市規劃等領域的專業團隊,針對各工廠特性採取量身定制的輔導方案。顧問團深入廠房提供一對一的優化建議,解決業者在改善計畫推行中的困難,確保工廠順利取得合法登記。
多元資源支持:補助與貸款
財政支持:降低業者負擔
為減輕中小企業在工廠升級過程中的成本壓力,政府推出多項補助與優惠貸款方案。例如,產業發展署提供低碳化與智慧化轉型補助,每案最高可達150萬元。此外,符合條件的工廠還能申請廠房及設備的貸款優惠,進一步鼓勵升級轉型。
工安與消防強化:杜絕事故重演
經濟部積極進行職業安全衛生診斷,並檢視工廠危險物品申報情形,以防範重大工安事故。屏東明揚工廠爆炸事件後,政府強化工廠消防安全檢查,確保工廠的安全管理符合標準,建立安全生產環境。
用地變更與政策支持
用地合法化:調查與諮詢並進
為協助已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的業者順利完成土地合法化,經濟部成立訪視顧問團,深入各地調查工廠的用地變更意願及困難。目標是於113年底完成8,000家工廠的用地變更意願普查,並篩選出具高度意願且可行性高的工廠優先輔導。
未來展望:政策調整與持續優化
經濟部根據訪視結果分析未來推動政策的方向,以用地變更的進度及可行性為基礎,持續優化相關法規與輔導措施,確保政策的有效性與可執行性。
經濟部的願景: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
經濟部不僅致力於推動工廠的合法化與升級,更希望透過整合產業政策、環保措施與工安管理,促使中小企業轉型為具國際競爭力的永續經營典範。透過全面納管、現地輔導及多元資源支持,政府正穩步推動產業與環境的雙贏,讓台灣經濟能夠持續發展,同時兼顧社會責任。
結論
經濟部推動的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修訂,不僅是對台灣產業發展的調整,更是對環保與經濟共存的探索。透過政策輔導、資源整合及用地變更等多方措施,政府正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,朝合法化及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。這不僅為企業帶來機會,也將促進台灣整體經濟環境的穩定成長,成為全球產業轉型的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