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贈與小孩錯誤方式曝光!7大誤解恐讓你多繳一筆稅
作者:管理員
2025-04-17 ‧ 45次閱讀
父母贈與小孩錯誤方式曝光!7大誤解恐讓你多繳一筆稅

現代父母為了幫助子女購屋、成家立業,常常會透過贈與現金或不動產的方式,減輕孩子經濟壓力。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,個人每年可享有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,夫妻合計每年最多可轉帳488萬元免稅,看似合理合法,卻有許多細節藏有誤區,一不小心就會讓國稅局盯上門!

父母贈與小孩錯誤方式曝光!7大誤解恐讓你多繳一筆稅

✅ 贈與免稅的美意:讓財富順利傳承

隨著房價節節攀升,年輕人想要靠自己存到頭期款,難如登天。許多父母便希望提前進行財富傳承,不論是現金支援、出頭期款,甚至直接贈與房產,都希望子女能在起跑點上站得更穩。

不過,根據我國《遺產及贈與稅法》規定,個人每年贈與免稅額為244萬元,若超過則須依超額金額課徵贈與稅。也因此,許多父母會選擇「每年定期轉帳」的方式,逐年轉存給小孩,希望避開贈與稅。

但如果操作不當,不僅美意落空,還可能因此被補稅甚至加罰。本篇文章將整理「7大贈與免稅額的常見誤區」,幫助你避開稅務地雷。

❌ 誤區一:贈與免稅額只能用現金贈與

許多民眾以為每年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只能用來轉帳現金,其實這是最大的誤解之一。

事實上,贈與不動產同樣適用244萬元免稅額。舉例來說,父母可以將一間房屋的部分持分,逐年以贈與方式移轉給子女,直到全數移轉完成。這種「分年贈與」的方式不僅可靈活運用免稅額,也能降低一次性贈與造成的稅負壓力。

❌ 誤區二:贈與不動產應依市價計算

不動產的贈與,價值該怎麼算?許多人誤以為要用市場行情價來申報,事實上是不對的。

在台灣,贈與不動產的價值計算標準為:

  • 土地:依公告現值

  • 房屋:依房屋評定現值(由地方稅務局公告)

這兩者通常遠低於市價。以一間市價2,000萬元的房子為例,公告現值與評定現值可能僅為1,000萬元甚至更低,若每年逐步贈與持分給子女,在計算免稅額與稅負時更為有利。

❌ 誤區三:每次贈與都有244萬元免稅額

有些人會誤以為「只要一次不超過244萬元就不用報稅」,事實上贈與稅是以「年度累計」為計算標準。

根據《遺產及贈與稅法》第22條規定,贈與人每年累計贈與金額若不超過244萬元,才可免納贈與稅。換句話說,就算分多次贈與,只要總額超過244萬,就需申報贈與稅,並依級距繳納稅金。

所以,「多次少額轉帳」並不是萬靈丹,如果一年內總額超過,國稅局還是會找上門。

❌ 誤區四:免稅額以首次贈與日起算一年

這也是最常見的誤解之一。許多人以為「第一次贈與起算一年內」可享244萬免稅額,例如去年6月轉一次、今年5月再轉一次,以為還在一年內,其實大錯特錯!

我國贈與稅採「曆年制」,也就是從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為一個完整年度。只要跨過年度,不管前一年是否已用完免稅額,新的年度仍重新起算。因此,贈與時機的安排要特別注意是否跨年,避免混淆導致誤報。

❌ 誤區五:每個孩子每年都可收244萬免稅額

很多家長想說:「我有三個小孩,那我每人轉244萬元,總共732萬元不就不用課稅?」這個觀念也是錯的。

正確的計算方式應以「贈與人」為單位,而非「受贈人」。也就是說,爸爸每年只能享有244萬元免稅額,不論分給幾個小孩,只要加總超過244萬元,就必須報稅。若夫妻雙方各自贈與,就能合併使用488萬元的免稅額,但仍需各自從帳戶轉出。

❌ 誤區六:夫妻共財,先生戶頭每年贈與488萬也免稅?

在未做財產制特別約定下,夫妻財產屬於共同財產制。許多家庭便直接以先生的帳戶轉帳給孩子,認為夫妻加起來的免稅額488萬可一次轉出,這樣操作其實可能觸法。

因為即使是夫妻共有財產,贈與免稅額還是要分開計算。若以先生的帳戶轉出488萬元,超過244萬元的部分仍需課徵贈與稅。正確做法應該是:

  • 先生帳戶轉出244萬

  • 太太帳戶轉出244萬

如此才符合稅法規範,也才能真正享有免稅權益。

❌ 誤區七:未超過免稅額就不用報稅?

雖然每年244萬元內的贈與可以免稅,但如果是贈與不動產,仍需申報。

根據規定,贈與行為若涉及登記(如房屋移轉、不動產持分登記),即使價值未超過免稅額,也需辦理贈與申報,並檢附估價報告與相關文件。

若未依法申報,仍可能遭國稅局補稅、加罰。建議即使免稅,也應備妥相關資料送交國稅局申報,以保留合法憑證。

✅ 正確規劃贈與的3大原則

  1. 提前規劃、逐年轉贈:分年轉贈可降低稅負,也讓資產分配更穩妥。

  2. 帳戶分流、證據明確:夫妻若要共同贈與,應各自從帳戶匯款,避免日後遭質疑為單一贈與人。

  3. 保留申報紀錄、避免爭議:即使免稅,也應進行簡易申報,作為未來稅務查核依據。

贈與也是理財規劃的一環

贈與看似是「家務事」,但實則牽涉稅務規範,一不小心就會引來補稅風險。父母若希望藉由贈與協助子女購屋或理財,不僅要有愛心,也要有「稅」心!

面對高房價與高物價時代,透過合法節稅工具與財富傳承規劃,才能真正讓資產安全過渡,也不會讓孩子在將來背上不必要的稅務負擔。

想轉帳給小孩?記得這244萬元的學問大得很,別讓你的善意,成了稅務地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