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,台股劇烈震盪,不少投資人開始擔憂這波股災是否會波及房市。一則網路討論引發熱議:「股市要跌到什麼程度才會影響房價?」有人認為股災與房價之間並無直接連動,但也有網友指出,一旦出現某些「警訊」,房市恐怕撐不住,準備下跌。
一、台股暴跌牽動資產信心 房市成資金避風港?
台灣投資市場中,不少人將股市與房市視為兩大主要資產配置管道,當台股在短時間內急挫、投資信心動搖,市場開始憂心是否會牽動不動產價格。
PTT股板上一篇討論文中,有網友提到,幾個月前市場情緒高漲時,不少人紛紛加碼股票ETF,甚至透過房貸增貸、信貸等方式,進一步加大投資槓桿。但如今股價回檔,這些人開始顯露焦慮,一旦股市進一步下探,會不會對房市造成壓力?
二、房市是否會崩跌?三大抗跌因素浮現
雖然台股大跌帶來一定程度的恐慌,但部分網友與專家仍對房市保持相對樂觀態度,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點:
1. 持有成本低
台灣的不動產持有稅負相對輕,房屋稅與地價稅比例不高,與國外如美國、加拿大動輒年繳數千美元的稅金相比,台灣投資人持有房產的成本相對較低,因此即使景氣下滑,屋主也不至於急售。
2. 利率仍偏低
儘管央行採取升息策略,但目前房貸利率仍維持在2%左右的歷史低檔區間,與2008年金融海嘯前動輒4%以上的水準相比,購屋負擔尚未明顯升高,仍支撐一定的買氣。
3. 剛性需求穩定
在都會區與重劃區,仍存在大量剛性需求,包括首購族、首換族及學區、交通便利地段需求者,即便景氣不佳,這類買盤仍具撐盤力。
三、真正的風險:不是股價,而是「無薪假」與「裁員潮」
不少網友指出,房市要真正鬆動,關鍵並非單純的股市下跌,而是「實體經濟」是否出現問題。尤其是企業端是否開始縮編、裁員或實施無薪假,才會真正動搖房市根基。
● 無薪假啟動代表企業現金流吃緊
當企業面臨訂單下滑、營運困難,首先會控制人事成本,無薪假或裁員就是訊號。一旦勞工收入減少,購屋與還貸能力下滑,進一步可能會出現拋售潮。
● 高槓桿操作者風險加劇
過去幾年在低利環境下,許多人以「先上車再說」的心態購屋,甚至透過ETF作為槓桿工具。這類高槓桿者,一旦資產縮水或失去收入來源,將成為最先爆裂的一群。
四、台股跌破萬五 房市就會跌?仍有待觀察
有部分網友提出「台股跌破萬五」將是影響房價的重要門檻,但也有人認為「只是心理關卡」,真正的影響因素仍是:
是否出現大規模裁員與失業潮
家戶償債能力是否轉弱
金融機構是否收緊貸款條件
據統計,目前房市交易量雖較去年略減,但價格尚未明顯鬆動,主要是屋主惜售,市場尚未進入恐慌賣壓狀態。
五、潛在風暴:資金鏈斷裂、法拍潮可能悄悄醞釀
有資深網友在討論中警告,目前表面看似平靜,但已出現「高風險徵兆」:
● 資金槓桿壓力開始浮現
ETF價格大跌,加上借貸購屋的民眾開始面臨資產縮水、還款壓力,一旦ETF持續走跌,可能引發連鎖性資金斷鏈。
● 法拍市場逐漸增溫
據法拍屋業者觀察,近期六都法拍件數逐步增加,顯示部分屋主已無力償還貸款。若景氣持續惡化、銀行收回貸款意願提高,法拍潮將可能成為未來的轉折點。
六、股災與房市的歷史連動:教我們什麼?
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、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的資產價格變動,可以發現「股市下跌」並不一定立即導致房市重挫,但若伴隨大規模失業與信貸緊縮,則不動產價格仍可能出現大幅調整。
▶ 2008年:股匯雙殺 房市價格修正逾10%
當時國際金融體系重創,台灣股市跌破4000點,房價雖非立刻崩盤,但多數區域修正幅度達一到兩成,交易量更大幅萎縮。
▶ 2020年:疫情初期股市暴跌 但房價快速反彈
當年第一季股市大跌近三成,但因政府迅速推出紓困與降息,資金湧入房市,反而推升房價創新高。
七、房市投資者該如何因應?
面對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,若您是自住者,則可採「長期持有、穩定還款」策略;若您是投資型買盤,建議考量以下幾點:
避免過度槓桿操作
在波動加劇時,低槓桿與穩健現金流將是生存關鍵。保留流動資金與償債能力
市場劇烈震盪時,手頭現金充裕者,將握有談判與購買的主導權。慎選區域與產品
蛋白區、小宅、偏遠重劃區產品在市場下修時容易首當其衝,核心蛋黃區與具剛性需求的地段仍有相對抗跌能力。
八、關鍵不在於股市,而是經濟信心與家庭現金流
總結來說,股市下跌本身未必立刻拖垮房價,但若經濟信心崩潰、企業開始裁員、家庭收入出現變數,再加上資產價格修正與金融壓力,房市自然會受到牽連。
正如網友所說:「現在還在硬撐,一旦ETF撐不住、就會看到房市動盪,半年後就知道了。」對房市參與者而言,或許不該只盯著股價,而是密切觀察實體經濟的風向與警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