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銀1月獲利536億元 創同期次高但年減1.8%
作者:管理員
2025-03-07 ‧ 56次閱讀
國銀1月獲利536億元 創同期次高但年減1.8%

2025年1月,本國銀行(國銀)稅前盈餘達到536.3億元,創下單月歷史第二高紀錄,僅次於2024年1月的546億元。然而,國銀整體獲利年減1.8%,主要原因包括員工福利費用上升、手續費收入減少以及投資淨收益下降。

國銀1月獲利536億元 創同期次高但年減1.8%

國銀1月獲利結構分析

在國銀三大獲利來源中,投資及其他淨收益下滑最嚴重,年減11%至209億元;手續費淨收益年減3.2%降至315.5億元;相較之下,利息淨收益則年增8.8%,達到554.8億元,支撐整體國銀淨收益達1079億元,僅年增0.7%。

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指出,2025年1月金融市場波動加劇,使得國銀的投資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。此外,2024年1月因高鐵聯貸案帶來一次性手續費收入,墊高基期,導致2025年1月手續費收入相較之下出現衰退。

存放款與呆帳趨勢

根據金管會資料,2025年1月國銀稅前盈餘月增65.7%、年減1.8%。月增主要受到去年12月呆帳提列高峰影響,1月則有所下降,同時銀行年初業務開展,保單佣金和基金手續費收入增加。儘管如此,獲利仍受到手續費收入與投資淨收益減少影響。

在獲利貢獻方面,國內總分行獲利達393億元,占比73%,仍為主要來源;OBU(國際金融業務分行)、海外分行及大陸分行合計僅占27%。其中,海外分行獲利年減6.5%,但OBU與大陸分行獲利則分別年增19%與69%。侯立洋表示,OBU獲利增加主要來自利息淨收益提升,而大陸分行則受惠於匯率變動及投資淨收益成長。

相較之下,海外分行獲利衰退則與呆帳費用增加及利息淨收益減少有關。根據統計,1月海外分行逾期放款比率(逾放比)最高的是兆豐銀行,達1.24%。侯立洋指出,這與兆豐銀行海外分行的商用不動產逾期放款有關。

歐美商辦不動產呆帳風險未除

近年來,歐美商用不動產市場面臨嚴峻挑戰,尤其受到高利率環境、遠距工作趨勢以及市場需求疲軟影響,許多寫字樓與商辦大樓的租賃需求下降,價格與估值持續下調。這對於全球性銀行來說,可能成為呆帳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。

兆豐銀行的海外分行逾放比偏高,顯示其所承做的商辦不動產放款面臨壓力。根據市場數據,美國與歐洲多數主要城市的辦公大樓空置率已達歷史高點,租金下跌壓力仍未完全消化,導致銀行在貸款回收上可能面臨挑戰。

由於這波商辦市場調整尚未結束,未來可能進一步影響台灣國銀的海外業務,尤其是對歐美商辦不動產有較多曝險的銀行。在此情況下,國銀可能需要強化風險控管措施,例如提高備抵呆帳準備、縮減商用不動產放款比重,甚至重新評估相關授信策略。

國銀未來展望與風險因應

展望未來,台灣銀行業仍將面臨多重挑戰,包括:

  1. 全球利率走勢影響貸款業務: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變動將影響放款利差與銀行獲利。

  2. 金融市場波動加劇:股匯市變動將牽動銀行投資收益。

  3. 海外市場風險:歐美商辦不動產市場的不確定性仍存,呆帳壓力需持續關注。

  4. 台灣本土經濟變數:房市、消費與企業投資狀況將影響銀行的整體放貸與手續費收入。

總體來看,雖然2025年1月國銀獲利表現仍維持歷史高位,但潛在風險仍不容忽視,特別是歐美商辦不動產呆帳問題是否擴大,將是未來銀行業需密切關注的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