豪宅認定標準再升級!北台灣熱區房價門檻一次搞懂
作者:管理員
2025-02-25 ‧ 183次閱讀
豪宅認定標準再升級!北台灣熱區房價門檻一次搞懂

財政部近日針對「豪宅」的定義進行重大調整,不僅提高了豪宅稅的課徵標準,還首度將「每坪單價」納入判定依據。這意味著,即便房屋總價不高,但若單價超過新門檻,也可能被認定為豪宅,進而面臨更高的稅負壓力。這一政策變動對於打擊炒房行為具有重大影響,同時也將重新塑造全台各地房市生態。究竟這項新規如何影響你的房產?哪些地區會成為重災區?讓我們深入探討。

豪宅認定標準再升級!北台灣熱區房價門檻一次搞懂

財政部新定義的背景與目的

自2016年起,我國實施「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新制」,旨在防止短期投機炒作房地產,並讓房屋回歸居住本質。然而,隨著市場環境變遷,過去僅以「總價」認定豪宅的標準已無法有效遏止炒房現象。許多小坪數但單價極高的房屋,仍逃過豪宅稅負擔,造成市場扭曲。

為此,財政部進一步修法,除了調高總價門檻,首次將「每坪單價」納入評估,意圖更全面反映房市實際狀況,並針對高價物件加強課稅。這將有效降低投機客炒作小坪數高價住宅的空間,對於維護市場秩序具有積極作用。

新制豪宅標準詳解

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告,豪宅認定標準不再僅以總成交金額計算,新增的每坪單價門檻如下:

  • 台北市:每坪單價達120萬元以上。

  • 新北市:每坪單價達75萬元以上。

  • 其他直轄市與新竹縣市:每坪單價達50萬元以上。

  • 其他縣市:每坪單價達35萬元以上。

此外,舊制下各縣市的總價門檻也有所調整:

  • 台北市:6,000萬元以上。

  • 新北市:4,000萬元以上。

  • 其他四都與新竹縣市:3,000萬元以上。

  • 其他縣市:2,200萬元以上(原為2,000萬元)。

這項改變意味著,即使房屋總價未達過去標準,只要單價超過新門檻,同樣會被認定為豪宅,並需按照新制繳納更高額的房屋交易所得稅。

案例分析:新舊標準的不同影響

以台北市為例,假設A先生在2023年出售一間總價為3,000萬元的住宅,過去因未達6,000萬元總價標準,不會被認定為豪宅。然而,若該物件每坪單價達150萬元,即超過新制每坪120萬元的門檻,將被重新歸類為豪宅,必須依照最新標準繳納稅款。

再以新竹縣市為例,若B女士出售一間總價僅2,800萬元的房屋,按舊制不屬於豪宅,但若每坪單價達到55萬元,根據新規,該房產同樣會被視為豪宅,需負擔額外稅負。

新政策對市場的潛在影響

1. 打擊短期投機行為

將單價納入標準後,小坪數高單價住宅將難以逃避豪宅稅,對投機客構成威嚇,預期將降低短期炒作行為,特別是在台北市與新竹市等高價熱區。

2. 自住買方的挑戰與機會

對於自住買方而言,若購屋需求屬於高單價小宅,則需考量新規帶來的額外稅負。然而,隨著投機行為減少,市場上可能出現更多理性價格,提供自住需求者更多購屋機會。

3. 房市分化趨勢加劇

由於新規門檻依地區不同,預期未來房市將出現明顯分化現象。一線城市如台北市、新竹市等高房價區域的房市將受到較大衝擊,而其他縣市則可能因門檻較寬鬆而吸引部分購屋需求外移。

結論與建議

財政部針對豪宅定義的調整,是打擊炒房、穩定房市的重要手段。對於投資者而言,未來在購買房產前需更仔細評估房屋單價與總價是否符合豪宅定義,以避免因新制而面臨額外稅負。對於自住需求者而言,則可趁市場調整期,謹慎評估房價走勢,尋找合適的購屋時機。

隨著財政部政策的進一步推進,全台房市勢必將經歷一波結構性調整,如何因應新規,將是未來買賣雙方共同關注的焦點。